【動物友善】從鸚鵡野放的觀點分析,瞭解外來種對於本土生態的嚴重性

作者:

分類:
Read Time:12 Second

隨著現代人對於寵物飼養需求與日俱增,外表可愛討喜的鸚鵡也成了飼養的選擇之一,然而飛行對於鸚鵡來說是本能,也是身體的技能之一,在主人的一絲疏忽下很有可能造成鸚鵡飛失,那麼鸚鵡飛失對於生態以及鸚鵡本身又有什麼問題呢?

 臺灣是一座生態十分豐富的島嶼,不同的地形、不同的生態、不同的氣候,都會吸引不同的生物居住及繁衍,而臺灣則有87科674種鳥類曾被記錄,其中有29種為台灣特有種,另有55個特有亞種。臺灣並沒有土生土長的鸚鵡,對於台灣的鳥類來說鸚鵡是外來物種,遭到野放的鸚鵡本身都是人工飼養而來,並沒有自行生存的能力,而臺灣的生態也不見得能讓鸚鵡適應、生存,而適應的鸚鵡為了生存也很有可能壓迫臺灣特有鳥類的生存空間,進而減少臺灣特有鳥類的數量,反之增加外來物種的數量。

 許多外來物種的破壞都是源至於人類的引進,人類為了美食的品嘗、寵物飼養的新鮮等,向本是生存於國外的當地物種引進臺灣,而後隨意野放、隨意丟棄,導致外來物種在臺灣大肆繁殖,而後嚴重影響臺灣本土的品種生存。

 既然決定飼養寵物就該事先好好評估自身能力,只要飼養了就要好好負起責任照顧牠一生,對於我們來說隨然只是人生中一部分的陪伴,但對牠們來說卻是他們的一生,和寵物的相處之餘也開始一起重視臺灣的生態問題吧。

歡迎分享